【代币体现精神·音频账号】一套手术器械,国际

【延续火花,开启新征程——信物见精神】本期信物:白求恩手术器械(抗战纪念馆收藏)。这样一套特殊的文物就陈列在抗战纪念馆里。四件(套)保养良好的手术器械整齐排列。虽然时间在它们的表面留下了痕迹,但整体面貌依然如新。这些仪器与白求恩在敌后对抗日士兵和平民进行手术时使用的仪器相同。这些手术器械包括止血钳、毛巾钳、锥子一套、牵开器和用于存放手术器械的木箱。白求恩带着对中国抗战事业的无限热情来到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药品、显微镜、X光显微镜等。当战场上医疗条件非常困难时,这一点极其重要敌方防线。 1938年初,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来华。他们途经武汉,转运至西安、延安。 6月,抵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山西省五台县。前三天,他检查了520多名伤者;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进行了 147 台手术。此后,白求恩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加战地救援工作。白求恩一生喜爱手术器械。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对受伤者进行紧急手术时被感染,次月不幸去世。临终时,他将自己视如珍宝的手术器械寄托在遗嘱中:“给军区卫生部长两箱,尤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校姜校长让他选两件上面提到的尤副部长,就是白求恩的亲密战友、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的尤斯盛华同志,也是他最满意的外科医生之一。2007年,盛华的儿子金和女儿尤丽清怀着对白求恩大夫永远的敬意,向中国抗战时期捐赠了八件精心保存的手术器械中的四件。纪念馆鼓励人们为人道主义事业继续奋斗 制作人:张宁 策划:李正伟 统筹:雷妙新 制作人:张晨浩 设计师:杨景国 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人民抗战纪念馆、新华社
编辑:舒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