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诡计!商户云集的“快车道”并非好地方的

假期旅行的目的是放松心情,体验快乐。在热门景区,不少游客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快线”服务,希望节省排队时间,提高体验质量。然而,这种“花钱省心”的希望却被一些怀有贪婪动机的商家利用了。近日,有消费者抱怨称,自己花钱买了“快速通行”套餐,去到了一个精彩的地方,却中了商家的“文字游戏”。官方的美景地“快速通行证”和“专属卡”被一些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包装在所谓的“项目快速通行证”和“快游”套餐中,但实际上却暗藏消费陷阱,所谓“快玩”套餐背后到底有何花招?为何消费者遇到类似做法却难以维权?如何有效治理此类虚假宣传? △ 北京环球影城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庆假期期间,来自天津的杨女士在某平台上购买了商家出售的2张北京环球影城门票,声称包含单日票+14张快速通行证+游览+城堡灯光秀Seen座位,总价为5807元。杨女士告诉记者,套餐中所谓的导游服务和灯光秀观赏座位并不名副其实,但他在这两项服务上多花了1421元。杨女士:我到的时候,pgtour上的导游其实是带我们去灯光秀的,不是官方的观赏区。促使人们购买导游服务的行为具有误导性和推销性。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不少类似的消费者投诉。来自福建的黄先生于10月5日在某平台购买了两张环球影城门票,包含门票+提前入场+14快游戏+管家。价格为每张1799元。黄先生:我们发现上面写的是14增加了“快速游乐设施”,因此我们认为这14个“快速游乐设施”与环球影城的14个快速通行证一致。但玩完之后我发现,14个“快通”只是领队带你快玩的意思,而不是14个快通。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性的行为。而且,它在折叠面的购买详情下方隐藏了“14快玩不等于极速”的字样。如果你不点击折叠,你就不会看到这个词。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在多个第三方平台上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类似问题。这些套餐的促销手法非常相似:套餐名称中使用了“闪通”、“快捷旅行”、“VIP专享”等字样,与官方服务非常混淆,让游客误认为是官方授权的免排队服务。在《购买须知》的详细内容中,具体权益的描述也不清楚,也不清楚这是否是是官方授权的服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宋波: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比较陌生,对风景秀丽的地方或目的地的情况不完全了解,这使得不法商人很容易模糊各种项目的“范围”和“程度”。同时,“旅游移动服务场景”管理难度较大。旅游消费的“一次性、跨区域、流动性”的特点,使得游客维权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也导致不法商贩的“一劳永逸”思维。 △信息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等相关规定,经营者有法定义务如实、全面、明确地披露产品信息和服务,并不得以虚假或者误导性印象诱导消费者交易。北京大学法学院常务副教授彭涛表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看,“Project Express”等“游戏式服务”构成了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犯。旅行社承担直接责任,第三方平台分担责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常务副教授彭涛:旅行社和第三方平台使用“快速通行证”、“专享”、“贵宾快游”等与景区官方产品极为相似的词语,却在具体政策中掩盖了真实权益,甚至标明可以“免排队”,这是典型的文字错误。这种做法构成虚假或误导性宣传,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同时,“项目“快递”套餐往往以预设格式条款呈现,消费者只需“点击同意”即可。权利与义务高度不对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格式条款公平原则的要求。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这种“快通”乱象涉及主体多,责任认定复杂,管理难度大。监管部门、平台、美丽地方等各方应共同努力,确保游客安心出行。专家还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市场管理和数字化治理。
编辑:郑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