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问答·中国研究丨英国作家马丁内斯:中华

中新网上海10月15日电 标题:英国作家马丁内斯:中国文明建设为何取得成就?中新网记者 张焕迪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近年来,中国的文明成就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近日,英国作家卡洛斯·马丁内斯在上海出席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期间,与记者分享了他对中华文明建设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中华文明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果,不仅来自于中华传统根深蒂固的生态文明理念,更来自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2025年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大会中国研究在上海开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中新社记者 唐彦军 摄 自2019年以来,马丁内斯已七次访华,访问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谈及相关经历,他表示,中国给他印象最深的不仅是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还有干净整洁的城市。尤其是在城市公园里,他看到孩子们在玩耍,老人在打太极拳。这一幕让他感觉这是一个和平、安全、友善的地方。 “今天的中国与西方人对肮脏、混乱、贫穷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人们也可以认为中国就是未来。”马丁内斯认为,中国城市的清洁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他进一步分析,生态文明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如“天人合一”以及荀子提出的“万物各有其统一而生存,各有其滋养而得以兴盛”等天人合一的和谐与象征思想。这些理念为中国人民接受生态文明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管理框架。它既符合传统思想,又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2025年9月20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源头鹅岭湖,牦牛在晒太阳。中报记者马明艳马丁内斯拍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资本集团控制,导致化石燃料企业阻碍绿色能源政策的实施,阻碍生态文明建设。但这在中国不会发生,正是因为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巨大转变。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1.59亿千瓦,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9.2%。与此同时,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均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福建省福清三峡兴化湾海上风电场(2024年8月8日拍摄)。中新社记者 陆明 马丁内斯 认为,中国已经系统地投资了各种绿色技术。各级政府和社会,我们高度重视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核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平衡。与此同时,中国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令全球瞩目。 “世界期待中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马丁内斯表示,面对当前全球气候管理的困境,中华文明的建设成就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零和游戏。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创新实践中受益。” (完)采访简介:卡洛斯·马丁内斯。中新网记者 张焕迪 摄 卡洛斯·马丁内斯是英国作家、研究员、政治活动家。他是《东方仍红:社会》一书的作者着有《21世纪的中国主义》、《从头到尾:苏联解体的教训》等。与贝内特合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旗依然鲜红》。现为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网站联合主编,国际宣言组织协调委员会委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国际思想评论》和《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
编辑:吴家红